草害名称:丛枝蓼

  • 英文名:Clustered Knotweed
  • 别名:簇蓼、红辣蓼、长尾叶蓼
  • 分布地区:[地理分布]除内蒙古、新疆、西藏外,遍布全国。印度、日本、朝鲜及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也有。
  • 简介:丛枝蓼Polygonum caespitosum Bl.-Polygonum posumbu Buch.-Ham.ex D.Don.蓼科,蓼属,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
  • 危害状况:[危害状况]果园、茶园、林木。发生量较大,危害较重。
  • 形态特征:[形态特征]子叶出土。上下胚轴都发达,红色。子叶卵形,先端钝圆,具短柄。初生叶1片,卵形,先端钝尖,叶基楔形,具长柄,托叶鞘膜质而呈筒状,鞘口有缘毛。茎高30~50厘米,基部平卧或斜升,下部多分枝,无毛,具纵沟。叶片近膜质,卵形、卵状披针形或宽披针形,先端尾状渐尖,基部狭楔形,两面及叶缘有伏毛。叶柄短。托叶鞘短筒状,生硬伏毛,膜质,淡褐色,先端截形,有长睫毛。花序穗状,单生,顶生,纤细,序轴无毛。苞片漏斗状,红色,有长睫毛。花梗与苞片近等长。花被5深裂,粉红色。瘦果,小,卵状三棱形,黑色,有光泽,包于宿存花被内。
  • 发生特点:[发生特点]花期7~10月份。种子繁殖。生于山间湿地或其它阴湿地方。
丛枝蓼病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