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
- 别名:中华剑角蝗、尖头蚱蜢、括搭板
- 危害作物:水稻
- 分布地区:国内各地均有分布
- 为害症状:[为害症状]成虫及若虫食叶,影响作物生长发育,降低农作物商品价值。
- 发生因素:[发生规律]各地均为一年发生1代,成虫产卵于土内,成块状,外被胶囊,以卵块在土中越冬。在各类杂草中混生,保持一定湿度和土层疏松的场所,有利于蚱蜢的产卵和卵的孵化。一般常见发生于农田与杂草丛生的沟渠相邻处。
- 防治方法:[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 发展前景 我国食用蚱蜢(蝗虫)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迄今蚱蜢仍是人们喜爱的食品。秋后从田间采收,油炸后即可食用,另外也可加工成各种味道的食品或罐头。蚱蜢产卵量特别大,可以以此为原料加工制作蚱蜢卵酱。发生严重地区,在秋、春季铲除田埂、地边5cm以上的土及杂草,把卵块暴露在地面晒干或冻死,也可重新加厚地埂,增加盖土厚度,使孵化后的蝗蝻不能出土。(2)在测报基础上,抓住初孵蝗蝻在田埂、渠堰集中为害双子叶杂草且扩散能力极弱的特点,每hm2喷撒敌马粉剂22.5~3kg,也可用20%速灭杀丁乳油225ml,对水6000kg喷雾。(3)保护利用麻雀、青蛙、大寄生蝇等天敌进行生物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