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害名称:同型巴蜗牛

  • 英文名:
  • 别名:
  • 危害作物:棉花
  • 分布地区:我国各地
  • 为害症状:以成体和幼体为害棉花嫩叶、茎、花、蕾、铃,用齿舌和颚片刮锉,形成不整齐的缺刻或孔洞。蜗牛可分泌白色有光泽的黏液,食痕部易受细菌侵染,粪便和分泌黏液还可诱发霉菌,影响棉苗生长。
  • 发生因素:上海、浙江年发生1代,11月下旬以成体和幼体在田埂土缝、残株落叶、宅前屋后的物体下越冬。翌年3月上、中旬开始活动。白天潜伏,傍晚或清晨取食,遇有阴雨天多整天栖息在植株上。4月下旬到5月上、中旬成体开始交配,不久把卵成堆产在植株根颈部的湿土中,初产的卵表面具黏液,干燥后把卵粒粘在一起成块状。初孵幼体多群集在一起取食,长大后分散为害,喜栖息在植株茂密低洼潮湿处。温暖多雨天气及田间潮湿处受害重。遇有高温干燥条件,蜗牛常把壳口封住,潜伏在潮湿的土缝中或茎叶下,待条件适宜时,如下雨或灌溉后,于傍晚或早晨外出取食。11月中、下旬又开始越冬
  • 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4~5月产卵高峰期,中耕翻土。清晨、傍晚和阴雨天进行人工捕捉。②化学防治,5月上、中旬幼体盛发期和6~8月多雨年份,当成、幼体密度达到每平方米3~5头或棉苗被害率达5%左右时,用6%四聚乙醛(密达)颗粒剂或6%甲萘·四聚(除蜗灵)毒饵距棉株30~40cm顺行撒施诱杀。
   暂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