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Chinese cotton weevil
- 别名:棉象鼻虫、棉小灰象
- 危害作物:棉花
- 分布地区:北起辽宁、内蒙古,南限稍过长江,东面滨海,西达甘肃。辽宁、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江苏、安徽等省棉区
- 为害症状:[为害症状]成虫食害棉花叶片成缺刻或孔洞,有时咬食叶柄基部,也为害苞叶、幼蕾,造成花蕾脱落。
- 发生因素:[发生规律](1)世代。每年发生1代。(2)越冬。幼虫距表土深度黄河流域为25mm,长江流域则为10mm。(3)时期。翌年4、5月气温升高,幼虫上升至表土层,黄河流域5月下旬至6月下旬化蛹,6月上旬成虫出现,6月中旬至7月中旬进入为害盛期。长江流域于5月中旬化蛹,蛹期8天,5月中下旬成虫出现。(4)栽培。前茬豆类、玉米或与其临近的棉田发生重。在黏土地发生较轻,沙壤地发生较重。
- 防治方法:[防治方法][防治](1)农业防治。有条件的地方实行水旱轮作,可有效降低越冬幼虫数量,减轻为害。利用蒙古灰象甲假死性可人工捕打集中处理,或者于断头中查找成虫,人工捕杀。(2)物理防治。在受害重的田块四周挖封锁沟,沟宽、深各40cm,内放新鲜或腐败的杂草诱集成虫集中杀死。
(3)药剂防治。在成虫出土为害期或田间百株虫量达30~50头时浇灌或喷洒药剂防治。视虫情防治1~2次。药剂可选用35%顺丰2号乳油10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15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1000倍液,或4.5%高效顺反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50%辛?氰乳油2000~3000倍液,或90%敌百虫1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