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害名称:黄蓟马

  • 英文名:Honeysuckle thrips
  • 别名:菜田黄蓟马、棉蓟马、忍冬蓟马、瓜亮蓟马、节瓜蓟马、亮蓟马
  • 危害作物:棉花
  • 分布地区:南方各省,北线大致以淮河为界。
  • 为害症状:[为害症状]成虫、若虫锉吸心叶、嫩稍、嫩叶、花及幼果的汁液,受害叶变硬或缩小,节间缩短,植株生长缓慢,棉花叶片发黄枯萎,叶片、花蕾、幼铃脱落。
  • 发生因素:[发生规律](1)发生世代。在广西一年发生17~18代,在广东1年发生20多代。世代重叠。(2)越冬及虫源。华南地区终年可为害,无越冬现象。北方地区以成虫潜伏在土块、土缝下或枯枝落叶间越冬,少数以若虫越冬。(3)发生因素:①气候因素。发育适温25~30℃,暖冬利其安全越冬,易出现大发生。②天敌。天敌有南方小花蝽、塔六点蓟马、草蛉、蜘蛛等,其中以南方小花蝽作用最大。
  • 防治方法:[防治方法][防治](1)农业防治。及时进行秋季深翻和冬灌,冬春及时清除田间及周围杂草,以减少虫源。避免棉花与蓟马的早春寄主间作,但麦~棉间作较好,因为麦田可大量驻留天敌,从而可减轻蓟马在棉田为害③结合间、定苗,拔除“多头苗”。定苗后如发现“多头苗”时,应及早去掉青嫩粗壮的分枝,留下较细的、带褐色的枝条,并适当施肥,使其最后结铃数可接近正常棉株。(2)药剂防治。早春可在棉田四周杂草上,邻近棉田的葱、蒜上喷洒杀虫剂,进行一次预防性防治,以消灭早春虫源。先把棉籽在55~60℃温水中预浸30分钟,捞出后晾至种毛发白,用10%吡虫啉有效成份50~60克拌棉种100千克,堆闷12小时后翻动一次,24小时后播种。 定苗后当虫株率达到5%或百株虫量达15~20头,或花期每朵花中虫量达百头以上时,喷药防治。药剂可选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4 000倍液,或35%赛丹乳油2 000倍液,或10%除尽乳油2 000倍液,或l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2 500倍液,或2.5%保得乳油2 000~2 500倍液,或44%速凯乳油1 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隔7~10天1次,防治2~3次。
黄蓟马病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