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Cotton mirids
- 别名:棉盲蝽、盲椿象、番花虫、天狗蝇、小臭虫
- 危害作物:棉花
- 分布地区: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 为害症状:[为害症状]为害棉花子叶,可至顶芽枯死,形成无头苗;真叶受害,顶芽被刺穿,形成黑斑,激发不定芽萌发,枝条丛生形成多头苗;为害嫩头稍大的叶片,叶片仍能生长,但组织死亡形成孔洞,越近主脉破碎越重,如连续为害,空洞叶片越多,棉株如患破叶疯病,枝叶丛生,大量脱落;为害花蕾,造成落花、落蕾。为害茶树,被害幼芽呈现许多红点,而后变褐,成为黑褐色枯死斑点。芽叶伸展后,叶面呈现不规则孔洞。孔洞边缘组织较厚而光滑,叶缘残缺破烂。受害芽叶生长缓慢,叶质粗老,芽梢细瘦缩短,叶片对夹,以至枯竭不发。
- 发生因素:[发生规律](1)世代。黄河流域每年发生4~5代,长江流域5代,华南地区多达7~8代。(2)越冬。以卵在棉花、茶树、果树等寄主植物茎杆、幼芽、残茬、断枝切口处越冬。棉田内修剪后顶端枯死的细枝条、疏松的茎髓部、枯铃壳的皮层下等处,越冬卵也多,也有部分产在老叶的主脉和叶边缘,常随叶片枯碎散落在土内越冬。(3)时期。3~4月平均温度高于l0℃或连续5日均温达11℃,相对湿度高于70%,卵即开始孵化,第1、2代若虫多生活在紫云英、苜蓿等绿肥田中。5月初羽化为成虫,6月上旬第2代成虫开始迁入棉田,8月下旬后,因棉株花蕾减少,又逐渐迁到正在开花的其他植物上为害,11月开始越冬。(4)气候。春季寒潮的侵袭对初孵幼龄若虫生存有不良影响。4、5月份雨水偏多,虫口较多,春茶受害趋重。6~8月降雨偏多也有利于其发生为害。(5)栽培。寄主作物混栽或田块周围寄主作物多,发生重。偏施氮肥受害率较高。低山、平地茶园常较高山茶园虫口为多,阳坡茶园较阴坡茶园受害为重。
- 防治方法:[防治方法][防治](1)农业防治。早春及时清除棉茬、枯枝落叶,清除棉田周围杂草,集中深埋或烧毁,防止越冬卵的孵化。春前清除田间杂草,茶丛轻修剪后随即彻底清除剪下枝梢。调整作物结构,减少越冬寄主。科学施肥,合理灌水,及时打顶,避免棉花在蕾铃期旺长。(2)药剂防治。棉田在百株有成、若虫10头或新被害株达3%时进行药剂防治;茶园、桑园等在越冬卵盛孵期或始见为害状时,即喷药防治。药剂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或5%抑太保乳油2 000倍液,或10%除尽乳油2 000倍液,或35%赛丹乳油2 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