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Cotton anthracnose
- 别名:
- 危害作物:棉花
- 分布地区:全国各棉区
- 为害症状:[为害症状]棉花各生育期均可发病,以苗期和铃期受害最重。(1)苗期。苗期发病发芽后出苗前受害可造成烂种,不能出土而死亡。幼苗出土后,茎基部出现红褐色至紫褐色条斑,后扩大变褐,略凹陷,严重时失水纵裂,幼苗倒伏死亡。潮湿时病斑上产生橘红色粘质物,即分生孢子。子叶发病,多在叶缘生半圆形褐色病斑,边缘红褐色,后干燥脱落使子叶边缘残缺不全。(2)成株期。成株期主要为害棉铃,叶及茎部很少发病。叶片发病病斑呈不整圆形,易干枯开裂。茎部被害,病斑呈红褐色至暗黑色,圆或长形,中央凹陷,表皮常破裂露出木质部,病株遇风易折断。棉铃发病,初生紫红色小点,后逐渐扩大为圆形或近圆形褐色病斑,稍凹陷。潮湿时,在病斑中央产生橘红色略带轮纹和粘结的分生孢子团。病斑可相互连接,扩大到全铃。铃内未成熟的纤维部分或全部腐烂,成为暗黄色的僵瓣。
- 发生因素:[发生规律](1)环境因素:此病的发生受气象因子的影响很大,尤其温度与湿度是决定病害流行与否的重要因素。苗期低温多雨、铃期高温多雨,此病就容易流行。(2)栽培因素:播种过早或过深、管理粗放、田间通风透光差或连作多年等,都可加重炭疽病的发生。连作地、土壤湿度大的地块,发病重。棉铃伤口多,发病重。
- 防治方法:[防治方法]选用无病种子或彻底进行种子消毒是防治苗期炭疽病的关键。(1)药剂防治。水温保持在55~60℃浸泡种子30分钟,可杀死种子携带的大部分病菌,捞出晾干后即可播种。用种子重量0.5%的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或0.5%的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或0.5%的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或0.5%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1)农业防治:选用质量好的无病种子或种衣剂播种。加强田间管理,促使棉苗早发、壮苗,减少苗期发病。加强肥水管理,防止棉株铃期早衰和生长过旺。加强田间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使之不利于病菌侵染。及时防治棉铃害虫。搞好田园清洁,收获后清洁田园,深翻覆土。实行水旱轮作也可有效减轻病害的发生。(2)物理防治。(3)化学防治:在苗期及铃期,于发病初期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于喷雾,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或25%溴菌清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或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8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 500~800倍液,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800~1 000倍液。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