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Fusarium rot of cotton
- 别名:棉苗红腐病、棉铃红腐病
- 危害作物:棉花
- 分布地区:各棉区均有发生,长江流域棉区发生较重。
- 为害症状:[为害症状]主要为害棉苗和棉铃,也可为害茎杆。(1)苗期。幼苗出土前即可受害,幼芽呈红褐色腐烂。出土的幼苗根部受害,根尖和侧根开始变黄,后变黑褐色腐烂,可蔓延至全根。幼茎发病,茎基部出现黄色条斑,后变褐腐烂,导管变成暗褐色,土面以下的幼茎、幼根肿胀。子叶发病,初生淡黄色水渍状斑,后逐渐变为灰色不规则病斑,常破裂,适度大时其上产生粉红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2)成株期。成株期棉铃受害,铃蕾表面初生无定形病斑,遇潮湿天气或连续阴雨,病情即迅速扩展,遍及全铃甚至棉纤维上,产生均匀的粉红色或浅红色霉层,常与纤维粘结在一起形成块状物。病铃不能正常开裂,棉纤维腐烂层僵瓣状。种子发病后,发芽率降低。成株茎基部偶有发病,产生环状或局部褐色病斑,皮层腐烂,木质部呈黄褐色。
- 发生因素:[发生规律](1)环境因素。苗期遇低温、高湿的环境,有利于病菌繁殖生长,而不利于棉苗发育,棉苗抗病力低,发病即严重。铃期日照少、雨量大、雨日多可造成大流行。(2)农业防治:棉铃受病、虫为害,或机械损伤造成创伤,或棉铃开裂不完全等均可加重病情。
- 防治方法:[防治方法](1)种子处理:用种子重量0.5%的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0.5%的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或0.5%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1)农业防治:选种无病棉种或隔年棉种,适期播种,苗期追肥促进棉苗生长,增强幼苗抗病力。清洁田园,及时拔除病株,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减少病菌的初侵然来源。及时防治铃期病虫害,避免造成伤口。(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 0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 500~800倍液,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800~1 000倍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喷,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 1 500倍液喷。隔7天喷1次,连续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