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害名称:麦秆蝇

  • 英文名:Wheat bulb-worm
  • 别名:麦地种蝇、瘦腹种蝇、冬作种蝇
  • 危害作物:小麦
  • 分布地区:北起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北、东向靠近边境线,南至贵州、云南、西达新疆西陲,青海的海南和四川的甘孜、阿坝自治州,也有发生。
  • 为害症状:[为害症状]幼虫为害麦茎基部,造成心叶青枯,后黄枯死亡,致田间出现缺苗断垄或造成毁种。
  • 发生因素:[发生规律](1)发生世代。内蒙古等春麦区一年发生2代,冬麦区一年发生3~4代。(2)越冬及虫源:幼虫老熟后在为害处、寄主根茎部或土缝中或杂草上越冬。(3)发生因素。①气候因素。产卵和幼虫孵化需较高湿度。②栽培因素。小麦茎秆柔软、叶片较宽或毛少的品种,产卵率高,为害重。 [预测预报]冬麦区在3月中下旬,春麦区在5月中旬开始查虫,每隔2~3天于10时前后在麦苗顶端扫网200次,当200网有虫2~3头时,约在15天后即为越冬代成虫羽化盛期,是第1次药剂防治适期。冬麦区平均百网有虫25头,即需防治。
  • 防治方法:[防治方法][防治](1)农业防治。①因地制宜选用适合当地的耐虫或早熟品种。②加强栽培管理,做到适期早播、合理密植。加强水肥管理,促进小麦生长整齐。加快小麦前期生长发育是控制该虫的根本措施。(2)药剂防治。①用50%辛硫磷乳油 1.5kg,对水2.5kg,混匀后喷拌在20kg干土上,制成毒土,撒施。②成虫发生期也可喷洒36%克螨蝇乳油 1 000~1 5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油 1 000倍液,喷对好的药液1 125L/hm2。
麦秆蝇病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