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名称:小麦叶锈病

  • 英文名:Wheat leaf rust
  • 别名:小麦黄疸病
  • 危害作物:小麦
  • 分布地区:全国各麦区均有发生
  • 为害症状:[为害症状]叶片受害,产生圆形或近圆形桔红色疹状病斑,即夏孢子堆。夏孢子堆比秆锈病的小,较条锈病的大。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出黄褐色粉末,即夏孢子。夏孢子堆较小,不规则散生,多发生在叶片正面。有时病菌可穿透叶片,在叶片两面同时形成夏孢子堆。后期在叶背面散生暗褐色至深褐色、椭圆形的冬孢子堆,成熟时不破裂。有时也为害叶鞘,但很少为害茎秆或穗。
  • 发生因素:[发生规律](1)气候因素。冬季气温高,雪层厚,覆雪时间长,土壤湿度大,发病重。春季旬均温度10℃时,若温度回升快且有雨露较多,病害发生严重。小麦抽穗前后,如降雨次数多,可造成叶锈病的流行。(2)农业防治:冬小麦播种早,出苗早,发病重。田间湿度大,也容易发病。
  • 防治方法:[防治方法](1)种子处理:用种子重量0.04%(有效成分)的叶锈特或三唑酮拌种。(2)农业防治:因地制宜地选用抗病品种,注意品种合理搭配及轮换,避免长期单一种植。适期播种,适当晚播,可减轻秋苗期条锈病发生。施足堆肥或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搞好氮磷钾合理搭配,增强小麦抗病力。铲除自生麦苗和杂草。合理灌溉,雨后注意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后期,发病重的需适当灌水,减少产量损失。(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20%三唑酮乳油1 000倍液,或20%烯肟?戊唑悬浮剂2 500倍液,或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4 000倍液。每隔10天喷1次,共喷2次。
小麦叶锈病病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