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名称:小麦炭疽病

  • 英文名:Wheat anthracnose
  • 别名:
  • 危害作物:小麦
  • 分布地区:全国各麦区均有发生
  • 为害症状:[为害症状]主要为害叶鞘和叶片。叶鞘染病麦株基部叶鞘先发病,初生褐色病变,产生1~2cm长的椭圆形病斑,边缘暗褐色,中间灰褐色,后沿叶脉纵向扩展成长条形褐斑,致病部以上叶片发黄枯死;叶片染病 形成近圆形至椭圆形病斑。后期病部连成一片,致叶片早枯。以上病部均有小黑粒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茎秆染病生出梭形褐色病斑。 [侵染]病菌以分生孢子盘和菌丝体在寄主病残体上越冬或越夏,也可附着在种子上传播。播种带菌的种子或幼苗根及极颈或基部的茎接触带菌的土壤,即可染病。侵染后10天病部就可出现分生孢子盘。
  • 发生因素:[发生规律](1)气候因素。在田间气温25℃左右,湿度大,有水膜的条件下有利于病菌侵染和孢子形成。(2)农业防治:杂草多的连作地,肥料不足、土壤碱性地块利于发病。(3)寄主抗性。小麦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
  • 防治方法:[防治方法](1)选用抗炭疽病的小麦品种。(2)与非禾本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3)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或深翻。(4)发病重的地区或地块,可喷洒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5%苯菌灵乳油800倍液,防治1次或15天后再防一次。
小麦炭疽病病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