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名称:小麦根腐病

  • 英文名:Wheat common root rot
  • 别名:
  • 危害作物:小麦
  • 分布地区:全国各麦区均有发生
  • 为害症状:[为害症状]小麦种子、幼芽、幼苗、成株根系、茎叶和穗部均可受害,以根部受害最重。潮湿时病部均可产生黑灰色霉状物。(1)幼苗。播种后种子受害,幼芽鞘受害成褐色斑痕,严重时腐烂死亡。(2)根部。根部受害产生褐色或黑色病斑,植株茎基部出现褐色条斑,严重时茎折断枯死,或虽直立不倒,但提前枯死。枯死植株青灰色,白穗不实,俗称“青死病”。拔起病株可见根毛和主根表皮脱落,根冠部变黑并粘附土粒。(3)叶片。病斑初为梭形小斑,后扩大成长圆形或不规则形斑块,边缘不规则,中央浅褐色至枯黄色,周围深绿色,有时有褪绿晕圈。(4)茎节。病斑褐色,小长方形或圆形及不规则形,严重时病节以上部位枯死。(5)穗部。穗部发病在颖壳基部形成水浸状斑,后变褐色,表面敷生黑色霉层,穗轴和小穗轴也常变褐腐烂,小穗不实或种子不饱满。在高温条件下,穗颈变褐腐烂,使全穗枯死或掉穗。麦芒发病后,产生局部褐色病斑,病斑部位以上的一段芒干枯。种子被侵染后,胚全部或局部变褐色,种子表面也可产生梭形或不规则形暗褐色病斑。
  • 发生因素:[发生规律](1)气候因素。生育后期高温多雨,可大流行。(2)农业防治:田间病残体多,腐解慢,病菌数量就多,发病重。连作麦田,发病较重。幼苗出土慢,发病重。土温20℃以上,高湿,有利发病。土质贫瘠、水肥不足易发病。小麦遭受冻害、旱害或涝害,可加重病害发生。
  • 防治方法:[防治方法](1)种子处理:播种前进行药剂拌种,药剂可以选用12.5%烯唑醇乳油,或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22%萎锈灵可湿性粉剂,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2%~0.3%。(2)农业防治:因地制宜选用抗病、耐病品种。与非禾本科作物轮作,避免或减少连作。选用无病种子,适期早播、浅播,避免在土壤过湿、过干条件下播种。增施有机肥、磷钾肥,返青时追施适量速效性氮肥。合理排灌,防止小麦长期过旱过涝,越冬期注意防冻。勤中耕,清除田间禾本科杂草。麦收后及时翻耕灭茬,促进病残体腐烂。秸秆还田后要翻耕,埋入地下。(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2 000倍液,或15%三唑醇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5%敌力脱乳油1 500倍液喷雾。7~10天后再喷1次。
小麦根腐病病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