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名称:小麦秆枯病

  • 英文名:Wheat stem blight
  • 别名:
  • 危害作物:小麦
  • 分布地区:华北、西北、华中、华东均有发生
  • 为害症状:[为害症状](1)苗期。幼苗出土后1个月便可出现症状,最初在幼苗第1片叶与芽鞘之间有针尖大的小黑块,以后逐渐蔓延到叶片、叶鞘及叶鞘内,有黑色粪状物,四周有梭形的褐色白斑。(2)成株期。病株拔节后,在叶鞘上形成有明显边缘的褐色云斑,病斑中间有黑色或灰黑色的虫粪状物。叶鞘与茎秆间逐渐发生一层白色菌丝,将内外层紧紧粘贴在~起。由于叶鞘受损,有的叶片下垂卷缩,叶色变为紫色,后枯黄,茎秆内充满白色菌丝。病株略有矮化。
  • 发生因素:[发生规律](1)感病期。麦苗在三叶期前为病菌侵入适期,三叶期后抵抗力增强,分蘖后感病很轻。(2)农业防治:土壤中病菌数量越多,发病越重。土壤温度低、湿度大时,有利于病菌侵染。冬小麦晚播,病害发生重。施肥不足,土壤瘠薄,栽培不良,植株生长衰弱时,发病较重。
  • 防治方法:[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选种抗病品种。重病田应与其他作物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适期播种,合理施肥,增强小麦抗病能力。麦秸、麦糠沤肥要充分腐熟后施用。开沟排渍,雨后及时排水,避免苗期土壤过湿。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株,集中沤肥或烧毁,深翻土地。(2)种子处理:用种子重量0.5%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小麦秆枯病病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