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害名称:条螟

  • 英文名:striped sorghum borer
  • 别名:
  • 危害作物:玉米
  • 分布地区:国内分布北起黑龙江,南至台湾、海南及广东、广西、云南,东近国境线,西至山西、陕西、甘肃、四川、云南。
  • 为害症状:[为害症状]幼虫咬食心叶叶肉,留下表皮,呈“窗户纸”状,稍大时咬成不规则的小孔。条螟在玉米上的蛀茎部位,多在节间的中部(玉米螟多在茎节附近),作环状取食茎髓,被害植株遇风折断。
  • 发生因素:[发生规律](1)世代。条螟在辽宁南部、河北、山东、河南及江苏北部每年发生2代,江西发生4代,广东、台湾4~5代。(2)越冬。以老熟幼虫在玉米寄主叶鞘内侧结茧或在茎秆内越冬。(3)气候。生产上遇有越冬幼虫基数大,越冬死亡率低,春雨多,湿度大时,发生重。
  • 防治方法:[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收获后及时清理残株、枯叶枯苗,沤制堆肥或烧毁。注意及时铲除地边杂草,定苗前捕杀幼虫。结合烧柴、沤肥、饲料等用途,将玉米等寄主植物的秸秆处理完毕,阻止越冬幼虫羽化。 (2)生物防治。释放赤眼蜂。释放方法和用量,参照玉米螟。此外,用白僵菌菌粉(以菌粉含孢子50亿/克为标准)与炉渣或土颗粒,按1:10的比例配制成颗粒剂,也有良好效果。(3)药剂防治。发现玉米苗受害时,用75%辛硫磷乳油0.5千克对少量水,喷拌120千克细土,也可用2.5%溴氰菊酯配成45~50毫克/千克毒砂,撒施拌匀的毒土或毒砂20~25千克/亩,顺垄低撒在幼苗根际处,使其形成6cm宽的药带。掌握在卵孵盛期喷洒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或25%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
条螟病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