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yellow peach moth,Peach pyralid moth,cone moth
- 别名:桃蛀螟、桃实蝇、桃果蠹、桃蠹心虫、桃蛀心虫等
- 危害作物:玉米
- 分布地区:国内分布区北起黑龙江、内蒙古,南至台湾、海南及广东、广西、云南,东接前苏联东境、朝鲜北境并临海边,西面自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后,折入四川、云南。
- 为害症状:[为害症状]在棉田中,幼虫主要蛀食棉铃,引起烂铃。为害高粱时,初孵幼虫钻入高粱幼嫩籽粒内,用粪便或食物残渣把口封住,在其内蛀害;长大后吐丝结网缀合小穗,藏匿其中蛀食籽粒,也可以蛀食茎杆。为害玉米时,主要蛀食雌穗,啃食玉米籽粒,也可以蛀茎为害。
- 发生因素:[发生规律](1)世代。我国北方各省每年发生2~3代,南京4代,江西、湖北5代。(2)越冬。老熟幼虫化蛹在穗中或叶腋、叶鞘、枯叶等处越冬。玉米的秸秆里也有一少部分越冬幼虫。(3)气候。多雨高湿年份,发生严重。(4)栽培。紧穗品种重于半紧穗品种,散穗型品种受害最轻。晚播重于早播,夏播重于春播。
- 防治方法:[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冬前玉米要脱空粒,并及时处理玉米寄主的秸秆。(2)药剂防治。产卵盛期喷洒50%磷胺可溶剂1 000~2 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提倡喷洒苏云金杆菌75~150倍液或青虫菌液100~2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