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Cotton boll worm
- 别名:棉铃实夜蛾
- 危害作物:玉米
- 分布地区:我国各地均分布
- 为害症状:[为害症状]低龄幼虫在顶部钻蛀嫩叶,能吐丝缚住未张开的嫩叶在其中啃食叶肉,使叶片仅剩叶膜形成透明状;3龄后蚕食叶片,可将叶片食成缺刻或孔洞,一般损失叶片15%~20%,重者损失50%以上造成严重减产
- 发生因素:[发生规律](1)世代。由北向南年发生3~7代,在辽宁、河北北部、内蒙古、新疆等地每年发生3代,华北4代,长江以南5~6代,华南地区年生6~8代,世代重叠。(2)越冬。以蛹在寄主植物根际附近的土中越冬。(3)时期。当气温上升至15℃以上时,越冬蛹开始羽化。(3)时期。华北地区4月中下旬出现越冬代成虫,5月上中旬为发生盛期。第1代幼虫于5月下旬至6月下旬为害期,第1代成虫发生期6月中旬。长江流域5~6月份第1代、第2代是主要为害世代。
- 防治方法:[防治方法](1)农业。不间作棉花、番茄等棉铃虫嗜好植物,以免招引成虫产卵。在棉铃虫发生严重的地区,在第1代成虫发生期,在田间内插杨枝把,诱集成虫,早晨予以捕杀。(2)物理。用黑光灯或高压汞灯诱杀成虫。每亩安300瓦高压汞灯1只,灯下用大容器盛水,水面撒柴油,效果比黑光灯更优。(3)药剂。在卵孵盛期或幼虫低龄期喷Bt菌剂(每克含活孢子100亿)200~3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4 000倍液,或l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5%抑太保乳油2 000倍液,或25%灭幼脲3号悬浮剂 600倍液,或50%来福灵乳油3 000倍液,或40%辉丰1号乳油1 000倍液喷雾。隔7~10天喷1次,共喷~3次。药剂应注意轮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