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Corn smut
- 别名:玉米黑穗病、玉米瘤黑粉病
- 危害作物:玉米
- 分布地区:我国玉米产区均有发生
- 为害症状:[为害症状]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生,叶片、茎秆、雄穗、雌穗以及气生根等都可以被侵染,形成大小形状不同的瘤状物。瘤状物是因病菌代谢产物的刺激而肿大形成的菌瘿,它外面包有由寄主表皮组织所形成的薄膜,初为白色或浅紫色,逐渐变成灰色,后期变成灰黑色。菌瘿成熟后,外膜破裂,散出大量黑粉。
- 发生因素:[发生规律](1)品种因素。耐旱品种,以及果穗苞叶长的品种较抗病。甜玉米较感病,马齿型玉米较抗病。早熟种较晚熟种发病略轻。(2)气候因素。高温高湿利于后垣孢子萌发。玉米受旱,抗病力弱,遇微雨或多雾、多露的天气,发病重。前期干旱,后期多雨,或干湿交替,容易发病。(3)栽培因素。连作地或高肥密植地,发病重。植株伤口多,有利于病菌侵入,容易发病。
- 防治方法:[防治方法](1)种子处理: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5%~0.7%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或种子重量0.4%的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拌种。(2)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不偏施氮肥,不施用含有病菌或未经充分腐熟的农家粪肥。及时防治害虫,减少耕作机械损伤。结合苗期田间管理,拔除病株,带出田外集中处理。加强水肥管理,玉米抽雄前后防止玉米受旱。拔节期至成熟期,将病瘤在成熟破裂前切除,并深埋。结合玉米收获剔除病株及病残体,玉米秸秆不要堆放在田间地头。重病区应实行2~3年的轮作。(3)药剂防治:在玉米即将抽穗时,用1%的波尔多液喷雾。在玉米抽穗前10天左右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