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名称:玉米平脐蠕孢茎基腐病

  • 英文名:
  • 别名:
  • 危害作物:玉米
  • 分布地区:我国玉米产区均有发生
  • 为害症状:[为害症状]发病初期玉米茎基1~3节出现大小不等的浅褐色病斑,后逐渐扩展,颜色由褐色变为黑褐色,气生根变为黑褐色,后期病斑环茎基一周,病节髓组织呈黄褐色干腐状。发病重的植株从病部折断倒伏。
  • 发生因素:[发生规律](1)品种因素。矮秆品种、早熟品种,易发病。(2)气候因素。高温、高湿是发生流行的重要条件,尤其是雨后骤晴,土壤湿度大,气温剧升,往往导致该病暴发成灾。(3)栽培因素。播种早,密度大,田间郁闭,通风透光不良,发病重。同一品种,一般春播发病轻,夏播发病重。
  • 防治方法:[防治方法](1)种子处理:用种子重量0.2%的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拌种。(2)农业防治:选用抗病、耐病品种。适时播种,合理密植,有机肥要充分腐熟后施用,并适当增施钾肥。起垄种植,雨后及时排水,降低土壤湿度。防治地下害虫,减少根部伤口,也可减轻发病。实行与谷子、大豆、水稻等作物进行轮作。(2)化学防治:田间零星发病时,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每株用量500毫升。每隔7天灌一次,连续2~3次。
玉米平脐蠕孢茎基腐病病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