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名称:玉米全蚀病

  • 英文名:
  • 别名:
  • 危害作物:玉米
  • 分布地区:辽宁、山东
  • 为害症状:[为害症状]主要危害玉米根部。苗期典型症状是根上出现栗褐色椭圆形病斑,皮层坏死腐烂。玉米收获前后,轻者根尖或部分根变黑褐色,重则须根和根毛大量减少,根皮变黑色,出现发亮条斑,呈现“黑脚”和“黑膏药”症状。地上部分,病株自抽穗开花叶片逐渐变黄,干枯,重病株茎秆松软,早衰倒伏。苗期虽根部发病,但由于玉米的次生根不断再生,地上植株表现症状不是很明显,只是表现为相对苗黄苗弱、生长较慢。
  • 发生因素:[发生规律]有机质含量少、使用钾肥不足的地块,发生较重。高温、高湿利于该病的流行大发生
  • 防治方法:[防治方法]玉米全蚀病是土传病害,因此必须采取以种植抗病品种、轮作、增施农家肥等农业技术为主,结合药剂处理种子,穴施颗粒剂或施用MB型玉米专用肥等综合防治技术。(1)农业防治:种植抗病耐病品种。增施肥,合理施用氮磷钾肥,每公顷至少施用3.8万千克农家肥,合理施用氮磷钾肥(三者之间比例为1∶0.5∶0.5),尤其应多施钾肥。合理轮作,重病地块应与大豆及非禾本科作物轮作。深翻整地,消除病根茬,田间初侵染菌源量对病害发生起重要作用。立秋后及早深翻整地、清除病根茬是消灭越冬菌源的有效措施。(2)化学防治:可施用3%粉锈宁颗粒剂,每公顷穴施22.5千克,也可用25%粉锈宁、20羟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0.2%~0.3%拌种,或以玉米种衣剂17号,按1∶50拌种;0.01%~0.02%速保利颗粒剂,每公顷穴施45kg,或用速保利可湿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2%~0.3%拌种,或施用MB型玉米专用肥,具有控制全蚀病发生和增产的双重作用。③20%的乙酸铜600-800倍液浇根或喷雾
玉米全蚀病病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