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Corn crazy
- 别名:玉米指疫霉病
- 危害作物:玉米
- 分布地区:宁夏、甘肃、新疆、四川、河北、北京、江苏、山西、山东、台湾等局部地区发生。
- 为害症状:[为害症状]土壤传播的系统侵染性病害,病菌侵染胚芽导致系统发病。疯顶病症状类型繁多,这与病菌侵染时间及在植株上定殖程度有关,在不同年份、不同地区、不同田块的主要症状也不尽相同。(1) 苗期。苗期症状不明显,抽雄后症状明显。表现植株矮缩,节间缩短,叶片浓绿、变厚;分蘖增多,一般3~5个,多者达10个;叶色浅绿,心叶黄化,上部叶片扭曲、皱缩或卷成筒状,心叶不展,重者枯死,造成田间缺苗断垄。 (2) 成株期。抽雄后表现雄穗叶化,局部雄穗异常增生,畸形生长,小花转变为变态小叶;小叶叶柄较长,簇生,使雄穗呈头状;雄穗上部正常,下部大量增生呈团状绣球,不能产生正常雄花;雌穗(果穗)受侵染后,粗长,不抽花丝,苞叶尖端变态为小叶并呈45度角丛生;严重时,雌穗内部全为苞叶;穗轴呈多茎节状伸长,不结实;发病较轻的雌穗可产生少量秕瘦的种子;植株不抽雄,上部叶呈对生,有的心叶紧卷,严重扭曲成不规则团状或牛尾巴状;病株疯长,头重脚轻,易倒伏、折断。雌雄穗症状同株发生的病株,在田间较常见,这是玉米疯顶病的典型症状。部分病株表现为雌穗感病雄穗正常或雄穗感病雌穗正常。
[侵染]玉米疯顶病是土壤传播、系统侵染的病害。病原菌以卵孢子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田间病株杂草也是该病的初侵染来源之一,病株种子带菌,可以远距离传播病原,成为新病区的初侵染源。玉米播种后,在饱和湿度的土壤中,卵孢子萌发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游动孢子萌发侵入寄主,玉米芽期是适宜的侵染时期,病原菌通过玉米幼芽鞘侵入导致发病。因此保护幼芽期是防治的关键。
- 发生因素:[发生规律]一种系统侵染的土壤传播病害。病害的发生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湿度是病害发生的重要因素。玉米苗期淹水是疯顶病发生的必要条件。当田间有病原菌存在时,播种后至3~4叶期,雨水过多或因灌溉而造成田间积水达一定时间则会诱使该病害严重发生。地势低洼,土壤湿度大或积水田发病都较严重;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土壤湿度较低的田块,一般发病较轻。温度是该病害发生的另外1个重要因素,低温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 防治方法:[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①种子抗病品种,可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②实行大面积轮作,减少病原积累。③病区在玉米3叶期以后浇水,有利于控制病害。④地势低洼地防止大水漫灌,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降低土壤湿度,能减轻发病。⑤玉米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并集中销毁,可减轻此病为害。(2)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9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 4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 1 0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 700倍液。